近年来淘配网配资,十堰市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丹江库区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丹江口库区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十堰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全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现场会在十堰市召开。
编制好规划
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近年来,十堰市从汉江流域和秦巴山脉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积极推进水源地生态建设。
聚焦环丹江口库周及汉江、堵河干支流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淘配网配资,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工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在环丹江口库周的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经济特区,栽植彩叶树种,增强森林涵水净水能力,提升森林景观;在汉江两岸郧阳区、郧西县和十堰城区,栽植乡土珍贵树种,发展林下经济;在堵河两岸竹山县、竹溪县和房县,栽植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在城乡周边,合理搭配彩叶树种,提升居民绿色宜居感等。
展开剩余70%聚焦生态空间布局不优、林分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科学提升森林质量。针对郁闭度大于0.5、亩均蓄积大于4立方米的乔木林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等项目;针对郁闭度小于0.5、亩均蓄积小于4立方米的低产低效林、退化林,谋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针对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谋划实施荒山攻坚行动。
修复好生态
近年来,十堰以“两区(主城区和武当山特区)四边(城边、路边、山边、库边)”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景观通道、“四旁”绿化、生态绿道、休憩公园建设,高品质改造林相季相112.5万亩。
这是一个缩影。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十堰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将全市2.3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淘配网配资,完成库岸治理149公里、矿山生态修复43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410万亩、植树造林322万亩。
十堰建成以2个国家重要湿地为主、6个省级重要湿地为辅的流域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丹江口水库、圣水湖、茅塔河、剑河等入选省级美丽河湖,谋划推进丹江口库区美丽河湖国家级试点项目建设。
目前,十堰林地面积达2915.87万亩,森林面积达2556.33万亩,居全省市州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2.01%,森林蓄积量达1.22亿立方米,居全省市州第二。2024年,十堰市荣获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十堰市及各县(市区)生态质量等级全域达到“一类”。
“十堰的生态越来越好了,鸟儿也越来越多了!”十堰市爱鸟人士、东风22小学教师刘洪军介绍说,10多年前,十堰有记录的鸟类只有100多种,如今已增至300多种。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等国家珍稀鸟类均在十堰频频现身。
创造好价值
十堰“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资源较为匮乏,却坐拥优越的山水、生物资源。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十堰市锚定湖北省委赋予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石漠化荒山上种植油橄榄,便是十堰在探索保护发展关系中找到的答案。
日前,记者走进郧阳区杨溪铺镇杨溪铺村大尖山东方橄榄园,梯田层层叠叠,橄榄树长势正盛,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据了解,油橄榄人称“液体黄金”,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里亚引种油橄榄树苗,其中一部分就栽植在十堰市郧阳区 。
郧阳区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具有独特的土壤、水分、阳光、气候等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优势,成就了无可复制的橄榄油黄金产区的美誉。
一次偶然机会,过去在武汉做高端餐饮的朱瑾艳,听说郧阳区种植油橄榄有50多年历史,只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很快,她便回到郧阳区,承包大片荒山开始试种橄榄树。
经过多年摸索,朱瑾艳已累计在杨溪铺村流转石漠化荒山1700多亩,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东方橄榄园。朱瑾艳和她的团队还带动1400多名农户种植油橄榄5万亩,催生230多个种植大户。
截至目前淘配网配资,十堰全市有国家级油橄榄林木良种4个。在环丹江口库区20个乡镇42个村建设了油橄榄基地,十堰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超过12.5万亩,油橄榄全产业链产值超3亿元。
发布于:北京市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